历史学
中国史0602 授予历史学中国史学位
一、 培养目标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目标是: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遵守学术道德,学风严谨,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二)具有坚实的中国史学科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相关基本知识和专门知识,熟练运用相关学术研究方法,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位论文;能够运用一门外语收集学术信息,并进行学术交流和写作。
(三)了解本学科学术前沿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开展创新性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 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我校中国史学科下设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三个学科研究方向。
(一)中国历史地理学(060201)
(三)中国近代史(060205)
三、 培养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在至少两年之内提前修满规定学分,成绩特别优秀的,经同行专家推荐和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因故不能在规定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学院和学校两级学术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修业年限,但一般不得超过5年。
四、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对规定所修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至少取得32个学分后,方可申请研究生毕业和硕士学位。硕士生课程总体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各类专业课程。
(一)必修课程
1.公共学位课(9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个学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1学分,18个学时。《硕士研究生外语》6学分,108学时。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应修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语。
2.专业学位课(16学分)
(1)专业基础课是硕士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按照一级学科开设3门。
(2)专业课
专业课是硕士研究生了解本专业的研究领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领悟本专业精髓的核心课程,专业课按照二级学科分别开设2门专业课。
(3)研究方向课
研究方向课是硕士研究生为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选修的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课程。本学科的每个二级学科各开设2门研究方向课程。
(二)选修课程
一般要求选修1-2门,1-2学分。
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既可在所列三个学科方向课程内自主选修,也可跨院系和专业任意选修。跨学科、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学生,除需修满前述规定学分外,尚须补修所学专业相关基础课程或其他课程。
(三)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训练(必修环节)(6学分)
包括学术道德教育与学术规范训练、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等。通过集中学习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使他们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实践的能力。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2学分)
各专业方向由学术带头人牵头,根据专业训练需要开列必读书目,督促学生开展文献阅读,并组织本专业方向教师对学生进行研读成效考核。学生必须研读一定数量的专业文献,且必须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向导师提交至少2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在此基础上,学生需向专业考核小组报告其学位论文选题和具体准备情况。考核通过后,即可获得2学分。
2.学术活动(2学分)
各学科专业须定期举办学术会议、专家讲座、文献导读等学术活动。学生听取学术报告至少6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至少1次,参加研究生层面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至少4次。达此要求者,即可获得2学分。
3.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
创新创业实践是培养、锻炼、促进和检验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教育教学实习、科学研究训练和社会实践(或调查)等。学生需积极参加与其专业领域相关的社会调查、科学研究等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事业。创新创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应少于四周,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
表一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系别 |
历史系 |
学科名称及代码 |
中国史0602 |
||||||||
研究方向 |
中国历史地理学 |
导师组负责人 |
王杰瑜 |
||||||||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教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开课教师 |
|||
学位课 |
公共基础课 (9学分) |
300100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一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02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二 |
18 |
1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04 |
研究生英语 |
一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05 |
研究生英语 |
二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10 |
英语口语 |
一 |
18 |
1 |
讲授 |
考查 |
|||||
300100113 |
英语口语 |
二 |
18 |
1 |
讲授 |
考查 |
|||||
专业学位课 |
309101201 |
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一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309101202 |
中国历史文献与史料学 |
一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309101203 |
区域历史与文化 |
一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课 |
309101301 |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
二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9101302 |
中国历史地理学专题研究 |
二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方向课 |
309101303 |
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学术前沿 |
三 |
36 |
2 |
讲授 |
考查 |
||||
非学位课 |
公共必选课 |
300000000 |
体能训练 |
一 |
18 |
1 |
实践 |
考查 |
|||
300100106 |
研究生综合能力训练 |
二 |
18 |
1 |
实践 |
考查 |
|||||
专业选修课 |
309101401 309101402 309101403 309101404 309101405 309101406 309101407 309101408 309101409 |
历史流域学 历史人类学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经济史 中国近代社会史 中国思想文化史 山西地方史 长城专题研究 城市史专题研究
|
二 |
36 |
2 |
讲授 |
考查 |
||||
必修环节 |
创新创业实践 |
三 |
36 |
2 |
田野调查 |
考核 |
4周 |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四 |
36 |
2 |
实践 |
考核 |
2份 |
|||||
学术活动 |
三 |
36 |
2 |
实践 |
考核 |
8次 |
|||||
公共必选课 |
读书座谈会 |
一 |
18 |
1 |
实践 |
考核 |
10次 |
||||
心理健康课 |
二 |
18 |
1 |
实践 |
考核 |
18学时 |
表二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系别 |
历史系 |
学科名称及代码 |
中国史0602 |
||||||||
研究方向 |
中国古代史 |
导师组负责人 |
陈亚平 |
||||||||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教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开课教师 |
|||
学位课 |
公 共 基 础 课 |
300100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一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02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二 |
18 |
1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04 |
研究生英语 |
一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05 |
研究生英语 |
二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10 |
英语口语 |
一 |
18 |
1 |
讲授 |
考查 |
|||||
300100113 |
英语口语 |
二 |
18 |
1 |
讲授 |
考查 |
|||||
专业学位 |
309101201 |
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一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309101202 |
中国历史文献与史料学 |
一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309101203 |
区域历史与文化 |
一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课 |
309104301 |
中国古代的民族与社会 |
二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9104302 |
明清史专题研究 |
二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方向课 |
309104303 |
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 |
三 |
36 |
2 |
讲授 |
考查 |
||||
选修课 |
公共必选课 |
300000000 |
体能训练 |
一 |
18 |
1 |
实践 |
考查 |
|||
300100106 |
研究生综合能力训练 |
二 |
18 |
1 |
实践 |
考查 |
|||||
专业选修课 |
309104401 309104402 309104403 309104404 309101405 309104406 309104407 |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经济史 中国思想文化史 历史人类学 山西地方史 城市史专题研究 长城专题研究
|
二 |
36 |
2 |
讲授 |
考查 |
||||
必 修 环 节 |
创新创业实践 |
三 |
36 |
2 |
田野调查 |
考核 |
4周 |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四 |
36 |
2 |
实践 |
考核 |
2份 |
|||||
学术活动 |
三 |
36 |
2 |
实践 |
考核 |
8次 |
|||||
公共必选课 |
读书座谈会 |
一 |
18 |
1 |
实践 |
考核 |
10次 |
||||
心理健康课 |
二 |
18 |
1 |
实践 |
考核 |
18学时 |
表三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系别 |
历史系 |
学科名称及代码 |
中国史0602 |
||||||||
研究方向 |
中国近代史 |
导师组负责人 |
殷俊玲 |
||||||||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教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开课教师 |
|||
学位课 |
公 共 基 础 课 |
300100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一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02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二 |
18 |
1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04 |
研究生英语 |
一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05 |
研究生英语 |
二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300100110 |
英语口语 |
一 |
18 |
1 |
讲授 |
考查 |
|||||
300100113 |
英语口语 |
二 |
18 |
1 |
讲授 |
考查 |
|||||
专业学位课 |
309101201 |
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一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309101202 |
中国历史文献与史料学 |
一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309101203 |
区域历史与文化 |
一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课 |
309105301 |
中国近代史专题 |
二 |
54 |
3 |
讲授 |
考试 |
||||
309105302 |
晋商与山西社会 |
二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方向课 |
309105303 |
中国近代史研究前沿 |
三 |
36 |
2 |
讲授 |
考查 |
||||
选修课 |
公共必选课 |
300000000 |
体能训练 |
一 |
18 |
1 |
实践 |
考查 |
|||
300100106 |
研究生综合能力训练 |
二 |
18 |
1 |
实践 |
考查 |
|||||
专业选修课 |
309105401 309105402 309105403 309105404 309105405 309105406 309105407 |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社会史 中国思想文化史 城市史专题研究 历史人类学 山西地方史
|
三 |
36 |
2 |
讲授 |
考查 |
||||
必 修 环 节 |
创新创业实践 |
三 |
36 |
2 |
田野调查 |
考核 |
4周 |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四 |
36 |
2 |
实践 |
考核 |
2份 |
|||||
学术活动 |
三 |
36 |
2 |
实践 |
考核 |
8次 |
|||||
公共必选课 |
读书座谈会 |
一 |
18 |
1 |
实践 |
考核 |
10次 |
||||
心理健康课 |
二 |
18 |
1 |
实践 |
考核 |
18学时 |
五、 培养方式
(一)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个人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二)注重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开拓学术视野,增强创新能力。
(三)实行讲授、自学、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式和参与式教学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学习和各种专业实践环节,均需按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并记入学习档案,考核(考试或考查)以百分制记分。
(五)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送交个人培养计划。
六、 考核方式
(一)考试和考查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课程论文及科研报告等形式;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教学实践、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开题报告和学术活动等教学活动采取考查的方式进行。
(二)中期考核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参加由系里组织的中期考核,对每个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及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查,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开题并进入硕士论文的撰写阶段。
研究生毕业前,应当完成规定的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撰写完成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达到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
七、 实践教学
重视实践教学在硕士生培养中的作用。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教育活动,力求实践教育课贯通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活动。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学位论文及答辩
研究生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关专业学位授予条例和太原师范学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和预答辩、查重检测、评阅和答辩等环节,按照《太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执行。
(一)学位论文要求
中国史的硕士学位论文从前期准备到完成一般规定为3年。硕士论文在导师组联合指导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要求选题具有学术价值,体现学术前沿,资料翔实、符合学术规范,结构完整,论证准确,条理分明。严禁抄袭、剽窃。
学术学位硕士论文字数在3-5万字之间,中外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000字。学位论文的写作必须规范,论文的章节划分、摘要、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等必须符合《太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要求。
1.文献阅读
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要收集和掌握学术界权威性、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阅读、领会和分析,撰写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综述,用于指导自己的论文设计和写作。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而举行的报告会,它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举措。
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①选题依据;②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③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行;④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⑤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等。
3.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主要是考核毕业学位论文进展和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性工作情况的全面考核,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期中完成,由各二级学科组成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小组,以预答辩的形式开展,对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督促研究生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和撰写工作。
4.论文评阅和答辩
论文评阅实行三位校外专家“双向隐名”通讯评阅的方式,研究生按照评阅专家的意见进行论文再修改,经专家评阅通过后方可进入答辩程序。
论文答辩通过者方可取得硕士学位。答辩未通过者,则按学校相关规定申请后续重新答辩或自动放弃答辩。
(二)毕业考核委员会
毕业考核委员会由本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考核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答辩是否达到合格水平。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并发给历史学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历史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并发给历史学中国史专业硕士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