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初中历史简报第2期(2014)

发布时间 2016年03月17日 14:32

国培计划”(2014)山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

太原师范学院初中历史班

   

2

 

                                  

新闻快递

“国培计划”(2014)山西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

太原师范学院初中历史培训班参观山西博物院

2014922太原师范学院初中历史国培班一行参观了山西博物院。图为杨玮老师为大家讲解古人类在山西的遗迹。


简讯

2014922,小雨,坐落于汾河西岸的山西博物院在雨中愈发显得沉稳大气,庄重典雅。太原师范学院初中历史国培班在杨玮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山西博物院。

正如煌煌巨著需要好的导读、大部头的工具书需要索引一样,游览博物馆也需要优秀的导览和讲解,才能让参观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精髓,对于山西博物院这样藏品数量丰富(40万件)、时间跨度又大(上百万年)的博物馆更是如此。而我们的带队老师杨玮教授的导览和讲解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这里的知识之门。

以我参观博物馆的经历而言,最感不足的是人类的起源。因为大部分博物馆对人类起源的介绍往往止于一块标有不同人种生存年代的时间表,山西博物院也不例外。但杨玮老师却能从这样一张表铺展开来,详述各古人中之间在时间、地域上的相互关系,使机械无生气的图表连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他的讲解,我们也知道了山西在远古时期曾遍地汪洋大湖,在180万年前滋养出西侯度这一古人类居住区,而西侯度遗址的发现也将中华大地上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了8万年;在襄汾陶寺遗址展区前,我们还知道了尧舜并非像以前认为的是传说中的人物,而是实有其人,襄汾陶寺的发现是中国文明远溯至五千年前的有力证据。之前,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和听到人说山西由南到北是从地下看到地上。而今,对于这句话我有了切实的感受。

在其后的参观中,我们领略了鸟尊的优美,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变化,从赵简子墓中的文物感受到了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以及从分封制走向郡县制的必然性。杨老师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对博物院中的一件件珍贵文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引得大家连连赞叹。

记得多年以前,我曾和好友数人在山西博物院跋涉了整整一天,心态不可谓不虔诚,态度不可谓不认真,但对藏品只有一个平面的认知。而今天在杨玮教授生动活泼的导览和幽默风趣的讲解下,我对藏品的制作工艺、发掘过程和历史意义才有了初步的认知,才真正认识到它们的历史渊源和价值所在,才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大山西历史之悠久和文明之光辉灿烂。

通过参观山西博物院,我们既对已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直观的感受,更体会到历史学瞻前顾后、左右逢源的美感。

简报小组 王宇翔 供稿

 

 

 

 


专家风采

 

2014926,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谢步成老师,在明理书院教室E405为国培计划(2014)山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太原师范学院初中历史班学员举办了“信息技术应用与多媒体教学”的教育技术专题讲座。

老师首先自我介绍,让学员们猜他的年龄,这种新颖别致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大家既好奇又迷惑,互动开了个好头。接着谢老师说完年龄后用PPT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毫无保留的公布,一位开放、包容、乐观的老头形象已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进入主题后,谢老师提出了要求,先看三个课件,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 “课件怎么样?”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哪有问题。第二“你想学什么?”。

接下来他就逐一给我们展示他网上搜索到的3个课件,大家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完课件的内容,最后谢老师让大家谈谈课件质量的差异和对它们的评价,大家七嘴八舌品评课件,发表意见,谢老师笑眯眯听着,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慢条斯理的总结:“这些课件总的说来的确不怎么样,课件质量取决于我们的老师们的设计”。

接着他开始展示自己做的课件“山东文物古迹考察”,课件自动播放,旅行线路动态展示,配图一张张有秩序的呈现,美妙的音乐贯穿始终。大家啧啧赞叹,结果不言自明,做的太好了,图文的制作水平前三个根本没法比。

老师继续展示下一个“山西省历史老师远程培训简报”课件:书页的翻转,视频和解说文字同步播出,大家都有些惊奇,不知道是怎么样做出来的。谢老师说,看完以后,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随着现代技术发展,以后教学会涉及到哪些技术呢,他放了个PPT视频大赛的作品,让大家感受。动感的画面,紧凑的节奏,眼花缭乱的设计,唯美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谢老师语重心长的说,现在技术的发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着谢老师引入多媒体课件的概念和内容,特点等等,让大家大致了解多媒体的特点,在放完超级链接技术课件“饮食民俗”时,谢老师在大家津津有味看的正入神时,话锋一转,这种课件没什么难的,其实你们都可以做到,很简单的,一下子吊起了大家的胃口,顺势讲解了多媒体制作的各种技术,包括视频剪裁、图片加工、音乐插入等等。

老师以丰富的学识和技术,高超的教学技巧,个人的人格魅力,彻底征服了在座的学员,讲座结束后,有的学员还沉浸在教学内容中回不过神来,热烈的掌声响彻全场。

国培学员  张维


一线采风

2014928,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副主任王杰瑜教授在明理书院E区教学楼406培训教室为“国培计划”(2014)山西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项目——太原师范学院初中历史培训班学员举办了主题为“山西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的专题讲座。

王杰瑜教授以“山西由来”、“历史行政建制沿革”和“历史气候植被”四个方面阐述讲解了山西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他的讲解对我影响至大、触动很深。特别是讲山西的由来,让我这个地道的山西人深感惭愧。

王杰瑜教授作为研究山西文化历史的专家,他的演讲让我们不能不感叹他的学问之渊博和内容之丰富。有关山西的由来他说:古时候,山西只不过是以山为坐标的一个方位名称,没有特殊的含义。到了汉代,山西才成为表示某一区域的地名,然而并不指我们今天的山西省,而是指河南崤山以西地区。《汉书》里所说“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也仅是指华山以西地区,同时也指太行山以西地区。王教授还说:岳镇方位,当准皇都。东汉时期,国都的东迁,政治版图有了变化。这时“山西”既指崤山或华山以西地区,同时也指太行山以西地区。魏晋乃至隋唐,由于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一直徘徊于长安与洛阳之间,东汉后出现的两种“山西”地理观一直处于复杂的交织之中。但更多的情况下,“山西”让然是指华山以西地区。辽金政权的建立出现了一中全新的“山西”概念。936年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与辽,契丹人习惯上便将今天的雁门关以北的一大片区域统称为“山西”。金灭辽,承继了这种习惯。元受金朝以山西路为西京路别称的习惯,并将金山西路与河东、南、北路并称,建成河东山西道,这就是明代山西行省的前身。洪武三年(1369年)明朝将河东山西道改置山西等处行中书省。这也就是清代及今天山西建置的由来。至此,我才真正了解并懂得咱山西的由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地理环境特征之显著,孕育了山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王教授的讲授旁征博引,条理清晰,甚至在黑板上为学员工整地书写解读。作为研究山西文化历史的专家教授,他那丰富的知识,生动有趣的讲解,感动了我们全体学员。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求,对学者专家的敬仰与敬重。

培训学员  张峰


培训实感

今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山西省初中历史国培班学习,这是我参加工作20多年以来最有实际意义的一次培训,它为我提升教学理念、技能,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我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着充实与快乐,也经历过彷徨与迷茫,愿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彷徨启程·

校长刚通知我参加国培的时候,我是非常不乐意,因为我之前参加的培训全都是走形式,还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校长和教导主任都劝我说,我这些年工作挺累,是想安排我出去休息一段时间,放松一下。我虽然不再拒绝,但心里还是很彷徨,就在仿佛中来到了太原师范学院。

·幸福转弯·

来的第一天,我就受到了热情接待,吃饭、住宿、生活用品安排得很到位。系领导还专门到宿舍看望了我们。第二天又为我们举行了开班仪式和欢迎座谈会,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我激动不已。接下来的几天,的确让我感觉到了这次国培的与众不同。刘刚喜老师的“师德热点与两难问题的辨析”幽默风趣;杨玮老师的“教学设计的理念与课堂教学的优化”充满哲理;李红乔老师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同课异构”大放异彩……每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一天比一天学得认真,每一次讲座对我都是一种快乐和享受,我深深地爱上了国培。

·收货之旅·

在培训过程中,有欢乐、有疲劳、有收获,更有思考。而所有的一切将是我教师生涯中的又一新篇章,是我人生中又一次提高和进步,通过这些天的培训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做一名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各位专家辛勤地付出!

国培学员  景真


观摩记录

1013,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国培班一行16人在历史系马占钧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榆次一中进行了课堂实时观摩。其中梁老师讲的《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组织之连贯、课堂气氛之活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变革的时代》主要讲的是春秋战国之际时代之转变,涉及的内容有生产方式的变化及各国因应时代变化而实施的变法。针对这一历史进程,梁老师没有采用背景、过程、影响这一老套的三段论的讲述方法,而是设计了一位贵族的三个烦恼,层层递进地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位贵族的烦恼中掌握了变法的必要性、内容、影响等内容。尤其精彩的是,梁老师对变法内容的处理。她给出了农民、地主、将士、贵族四个角色,让同学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从历史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阐述自己对变法措施的态度及理由。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踊跃发言反映了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喜爱及其良好效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节几乎都是同学们自己讨论后打破的。比如铁器、牛耕等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生产关系变革这一问题上,就是同学们从贵族角度出发,讨论后得出了贵族在土地扩大后将会把土地承包给农民这一历史事实。通过这种讨论,同学们对生产关系的变化就得到了具体的感知。

总之,梁老师的这堂课用一个贵族的三个烦恼贯穿全篇,教学组织新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分参与了教学活动,给国培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几天的1010,榆次一中历史教研组组长董建老师在点评国培学员的课时,就提出了要打破背景、过程、影响这一三段论的教学组织方式,针对老师们新颖的引子后继以老套的内容的情况,提出要用引子贯穿首尾,不能虎头蛇尾,留下废笔。梁老师的课则具体地向国培学员们展示了董老师一再强调的组织课堂的方法,和董老师的点评可谓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在学员们后续的录课过程中,已将这一原则贯彻于自己的课堂之中,这是对梁老师和董老师课堂魅力的最好说明。

简报小组 王宇翔 供稿


观摩记录

 


 

 

                                  

    送:教育部师范司、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

    送: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项目实施办公室

    送:国培计划(2014)山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

    办:太原师范学院

出版日期:201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