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墓形及石雕群建造目的新论

发布时间 2016年05月30日 15:20

 

    2016524,历史系青年学者论坛在E305教师举行,张清文老师做了主题为“霍去病墓形及石雕群建造目的新论”的学术报告。

    位于汉武帝茂陵陵区内的霍去病墓及其石雕群,自唐人司马贞、颜师古起就一直为学者所关注,特别是自上世纪初开始,中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学界对于霍去病墓的封土功用,除贺西林对霍去病墓的实际位置提出置疑外,皆以为是为旌功而作,几无争议。对于石雕群的内涵,各学者往往以象山、纪念、博山(仙山)等说加以解释。

    张清文老师认为,霍去病墓及其石雕群的建造目的研究应同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背景和陵寝制度相结合,并应与卫青墓、李夫人墓“为冢象山”的建造目的联系起来考察,由此,张清文老师认为,应围绕着霍去病墓“为冢象祁连山”,卫青墓“为冢象卢山”这样的中心问题,解释霍去病墓的建造目的。霍去病墓封土“为冢象山”,包括附属的众多石雕,在当时应为汉武帝出于厌胜于匈奴的目的而作出的特殊安排。他还就祁连山、卢山的历史地理位置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做了说明。

    本次论坛在历史系陈亚平主任主持下,与会老师对张清文老师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研究思路、学术观点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